记者龚婷
当清晨的阳光洒向玉湖公园,环湖路和广场上,晨练的人们或慢跑健身,或舞剑、打太极,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倒映着蓝蓝的天和挺拔的树;当午后的阳光照耀着聚龙公园,山麓草地和球场上,孩子们奔跑着,风筝飘摇着,笑声回想着;当夕阳西下,点点灯光装饰着秋收起义广场,悠扬的乐曲声中,人们结伴散步或翩翩起舞……这一幅幅生活图景,是萍乡市文明创建的一个个剪影,是一道道文明的风景线。
创建,让萍乡越来越美。这种美,是由内而外的,是让所有萍乡人自豪的,也是在建设美丽中国、坚定文化自信历程中所不可或缺的。
从“灰姑娘”到高颜值宜居城
时光倒流十数年,曾被称为“灰姑娘”的萍城,确实给人“灰头土脸”的感觉。不要说小街小巷,就连大街上的环境也不尽人意。然而,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的文明创建,基础建设和整治力度的不断加大,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。
坐落于安源区八一街吕家冲社区的乌金巷,就见证了萍城的巨大变化。这条走过了60年光阴、聚居着萍矿职工的旧街老巷,经过净化、亮化、硬化、绿化、美化、文化“六化”改造,原先破败不堪的小巷在数月之内脱胎换骨,成为一条以家风民风为主题的特色文化巷——主题墙上,大红的“中国结”喜庆吉祥、 “萍乡市民公约”历历在目、“家风民风”雕刻引人入胜。
自创建以来,萍乡建、管、治“三管齐下”,综合投入达110亿元,全面实施主次干道及人行道改造、小街小巷改造、交通护栏安装、污水管网提升改造等300多个城市基础设施工程。同时,还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和国家园林城市建设,使城市“颜值”与日俱增。文明创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,群众生活越来越方便,居住和出行越来越舒心。诚信经营街、志愿服务街、军民共建街等一批示范路更加凸显出萍乡创建特色。
硬件设施“强”起来,为萍乡文明创建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在“软件”建设上,萍乡同样毫不松懈。通过营造全民创建的浓郁氛围,进一步凝心聚力,激发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积极性。环视萍乡,公益广告随处可见,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。报纸、电视、公交站台、楼道、栏杆……公益广告语,市民抬头可见、随处可读、时时可听,文明理念深入人心。
“内外”兼修,提升地方文化自信
萍乡自古文运昌盛,文风斐然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,我市大力发掘、延续与传承本土文化精髓,利用红色元素,彰显本土特色,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地方文化自信。
红色文化传承着城市文明的厚重。今年6月以来,萍乡在全市范围开展“我与文明创建”专题宣讲活动,并组建了“我与文明创建”百姓报告团。这些草根宣讲员纷纷走进村组、社区、企业、学校,宣扬文明新风,激发了群众内心的文明自觉。内化于心,外化于行。萍乡传承红色基因,以全国道德模范、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龚全珍为楷模,厚植好人文化土壤,打造了一座“大爱小城”,实现中国好人榜月月有萍乡人上榜。据统计,截至目前,萍乡共有50余人上榜“中国好人”。好人辈出,在萍乡树立了崇德向善的风向标。
群众文化彰显着城市文明的多彩。每当夜幕降临,市民们纷纷走进公园、广场、影院、剧院等,开始有滋有味、有声有色的文化“夜生活”。金螺峰上《十送红军》《映山红》等经典红歌此起彼伏,鹅湖公园里悦耳的音乐随风飞扬……
近年来,我市将文化惠民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,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区电影院全覆盖,乡镇综合文化站、村级农家书屋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基本实现全覆盖,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
广场平台为200万萍乡人民提供了享受文化盛宴的“餐桌”。连续10多年举办“安源之夏”“百姓大舞台”“新安源·新形象”“大众舞台”四大演出,市、县两级文化广场年均演出200多场。自2006年以来,累计组织送戏下乡、乡镇自办文体活动均在2万场(次)以上,送电影近10万余场。
讲好萍乡故事的“文化舞台”无处不在。依托图书馆、文化馆等文化场馆积极开展历史讲座、文化讲座、道德讲座、艺术讲座,进一步讲好萍乡历史、萍乡文化,传播萍乡声音。每年举办公益性讲座、展览展示数十次。
民间自发组成的群众文化文艺演出活动每年如期开展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共有240多支农民鼓乐队、30余支傩舞队、80余支灯彩队伍和50多个业余农民艺术团活跃在昭萍大地。
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生活,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艺作品,出精品、推品牌。由萍乡组织和参与创作生产的广播剧《本色》、电影《老阿姨》等文艺作品相继获得中宣部“五个一工程”作品奖。萍乡采茶戏《有事找老杨》获第五届江西艺术节玉茗花大奖,采茶戏《将军还乡》作为全省唯一剧目将登上文化部2017年全国地方戏曲南方会演舞台;萍乡春锣3次进京参加全国曲艺节,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萍乡渔鼓《身边老阿姨》入围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“群星奖”决赛……一部部脍炙人口的精品佳作、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脱颖而出,诠释着这个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。
书香萍乡,细雨轻浥润文明。萍乡积极倡导社会阅读,建设书香主题公园,开展“爱心传递书香公益”图书捐赠;开展系列大型朗诵、演讲、读书征文等评奖活动,开设特色文化讲堂,创建农家书屋、流动书屋……城市在书香中熏陶,文明在学习中养成。同时,全力推进均衡教育发展,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校园、“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”“童心向党”等活动,力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。
厚重而多彩的文化铸就了城市文明之魂,为萍乡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,让萍乡人民更加坚定文化自信,对建设美丽萍乡,更加充满期待和信心。
来源:萍乡日报
微信扫一扫 装修没烦恼